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尚 > 新华全媒+|连续刷新纪录,解码火箭一箭多星发射 正文

新华全媒+|连续刷新纪录,解码火箭一箭多星发射

时间:2024-11-02 15:27:12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时尚

核心提示

打开凤凰新闻,查看更多高清图片6月7日12时10分,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,采取一箭26星方式,将搭载的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。新华社发王衡摄)拼单团购、拼车出行已经

打开凤凰新闻 ,新华星查看更多高清图片6月7日12时10分,全媒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,连续采取一箭26星方式 ,刷新射将搭载的纪录解码箭多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。新华社发(王衡摄)拼单团购、火箭拼车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的新华星生活习惯,“拼火箭”上天也日益成为卫星发射的全媒常态 。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连续不断发展,尤其是刷新射在民用卫星领域,小型卫星批量发射、纪录解码箭多在太空组成星座的火箭模式渐成主流 。近期 ,新华星中国运载火箭连续刷新了一箭多星成功发射的全媒纪录 ,一箭多星到底是连续怎样的发射模式?卫星“拼火箭”上天2023年6月7日12时10分,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,采取一箭26星方式 ,将搭载的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。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,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,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,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。通过一次发射任务,将多颗卫星送到预定的轨道——随着纪录的不断刷新 ,一箭多星发射模式受到关注。以一箭41星发射为例 ,为了放下这41颗卫星,研制团队设计了一个4米高的圆筒段,41颗星采用壁挂的方式,错位安装。除了给41颗卫星找到各自的位置,火箭还采用了更大直径的整流罩 ,确保所有的卫星安全到达目的地。星箭分离过程中则采用了7层卫星依次分离的方式。“相当于是分一层星,火箭后退一步 ,再分一层星,火箭再后退一步,直到最后把这7层卫星全部分完 。”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建强说  。李建强介绍 ,从经济性和整个的时效性上看,一箭多星是最有效的 ,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项技术。一箭多星发射考验多在火箭发射中,如何让个头大小、功能特性 、外貌形状等各不相同的卫星“乘客”安全坐好、准点下车 ,同时下车以后还没有“晕车反应”正常运行 ,是不小的考验。为此 ,航天科技工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精妙的方案。“实现一箭多星,需要多方面配合。”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副总师马玉海告诉记者 ,在火箭发射前就要进行大量计算 ,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各个卫星之间的关系  ,避免多颗卫星在火箭分离时受到环境的冲击或影响。火箭发射后 ,涉及精确的控制技术,“就像公共汽车停站一样,到一个站下一批乘客。”“同时,我们的设计是要留有余量的,确保能够适应一定偏差并避免相互碰撞。”马玉海打比方说 ,就像停车的时候不能擦着边停,这样门就打不开了 ,也做不了别的动作 。“此外,研制团队针对远场分离安全性,开展了多批次的分离时序设计与优化 ,多批分离之间通过火箭姿态的调整,确保多颗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的安全距离。针对电磁兼容性  ,开展了卫星之间及火箭共同参与的地面兼容性测试。”马玉海说。据了解 ,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一箭多星发射的准备过程中,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以及大量先进技术积累 ,在力学、材料等多个领域实现联合攻关 ,规范研制流程 ,强化质量体系建设,突破6项重大关键技术和13项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 ,丰富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 。拓展多样化便利进出空间能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《2021中国的航天》白皮书指出 ,中国将持续提升航天运输系统综合性能 ,加速实现运载火箭升级换代。此次执行一箭41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,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家族中的一名“老将” 。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曾创造过60天内5战5捷、40天内在不同发射场完成4次发射、一年完成15次发射等纪录。专家介绍 ,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积累和创新 ,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现在已经可支持单星 、多星并联、串联  、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,未来还将探索更多可能性 ,承载更多新使命 。而执行一箭26星发射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 ,连续成功标志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和可靠性的提升 。“未来 ,我们还将尝试更大整流罩的火箭发射并进行海上发射试验 ,同时加速开展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 。长远来看,还将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上发力。”马玉海说。(记者胡喆、宋晨)